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肛门粘膜是直肠最末端的一层保护性组织,内含丰富的血管。当其发生破损时,局部血管容易受损,导致少量或明显的出血。出血量因破损程度、位置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2.常见诱因包括:
便秘:长期大便干燥或用力排便会增加肛门粘膜的张力,可能造成小的裂口。
腹泻:频繁排便或过度擦拭也可能导致黏膜损伤。
痔疮:内痔或外痔合并破溃时会引起间歇性出血。
肛裂:多见于中青年人群,表现为排便时疼痛伴有鲜红色出血。
其他因素:如外伤、不当的医疗操作或感染等。
3.出血的颜色通常是鲜红色,因为肛门附近的血液富含氧气。若出血呈暗红色或混有黏液,需警惕是否存在更深层的肠道病变。
4.如果破损面积较小,通常可自行愈合,保持局部清洁即可。但反复出血、量多或伴随其他症状(如疼痛、瘙痒、分泌物异常)可能提示需要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注意饮食纤维摄入及避免过度用力对预防此类问题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