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结肠:食物经过胃和小肠的消化后,进入大肠的第一个部分——结肠。在结肠内,水分被吸收,形成较硬的粪便。
2.直肠:结肠末端连接到直肠。直肠长度约为12至15厘米,位于骨盆腔内。直肠是储存粪便的主要部位。当直肠积累了一定量的粪便时,神经信号会刺激排便反射。
3.肛门管:直肠下端连接到肛门管。肛门管长约2至4厘米,由多层环形肌肉构成,这些肌肉称为内肛门括约肌和外肛门括约肌。内括约肌是不随意控制的平滑肌,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来控制排便。外括约肌则是随意控制的骨骼肌,由人体自主控制。
4.排便过程:当直肠扩张到足够程度,会导致内括约肌放松,同时产生便意。通过大脑的控制,可以选择在适当时候让外括约肌放松,从而完成排便。
整个过程确保了身体有效去除废物,并在排便过程中保护肠道和肛门的完整性。了解这些结构和机制有助于认识到任何异常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如便秘、痔疮等。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能够维护肠道和肛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