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起点:肝经起自足大趾的内侧,具体位于大趾甲根角旁0.1寸处,此处名为大敦穴。
2.上行:沿着足背向上,经过内踝前方,进入小腿内侧,途经膝关节的内侧凹陷区域,并继续沿着大腿内侧上行。
3.腹部:在腹股沟区域,穿过耻骨后方,进入下腹部。
4.体内:肝经在此进入体内,分别连属肝脏与胆囊,并通过膈肌,上布于胸中。
5.额面:从体内重新走向体表,经过喉咙,最终到达面部额头两侧。
在整个肝经的路径上,有重要的穴位,包括:
大敦:位于足大趾内侧,主治月经不调、疝气等。
行间:位于足背第二、三趾之间,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等。
太冲: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是肝经的原穴,常用于缓解肝气郁结。
中封:位于内踝前方,主治黄疸、腹痛。
曲泉:位于膝盖内侧,弯曲时呈现凹陷,主治生殖泌尿系统疾病。
了解肝经的走向和相关穴位,对中医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理解人体气血运行及其平衡关系。合理使用这些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