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对排便过程的关注增强
儿童会逐渐意识到排便的身体感觉,包括何时需要排便或憋住。这一过程中,他们可能表现出对排便行为的好奇,并会观察排泄物的形状、颜色等,甚至有时会主动要求父母参与这一“分享”。
2.控制能力的发展及由此带来的行为变化
这一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使其逐步学会对括约肌进行自主控制。他们可能会尝试刻意憋住不排便,或者相反,会故意选择某些特定时刻排便,以表达自己的意愿。
3.情绪与态度的波动
排便行为可能被看作一种“权力游戏”。部分孩子在学习如厕训练时可能因为家长的态度而产生抗拒,表现为拒绝排便或“捣乱式”排便,有时还伴随倔强、固执等态度。
4.羞耻感的初步出现
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部分孩子开始表现出对排泄行为的隐私需求。如当有人围观时,他们可能会变得害羞或不愿排便。
5.兴趣转向规则和秩序
孩子们可能表现为对事物的摆放、收拾以及规则的兴趣,因为这与“控制”密切相关。例如,他们喜欢反复堆叠积木或整理玩具。
6.对赞扬和批评的敏感
这一阶段的儿童更容易因父母的鼓励而感到满足,但同时也对批评非常在意。如果如厕训练过于严格,可能会出现紧张甚至焦虑的情绪。
这一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适当的引导和支持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避免使用暴力或责备方式开展如厕训练,应注重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同时保持耐心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