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幽门螺旋杆菌被归类为一级致癌物。持续感染可引发慢性活动性胃炎,这类慢性炎症环境被认为是胃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统计数据显示,约50%的全球人口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但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患上胃癌。研究表明,大约1%至3%的感染者可能最终发展成胃癌。这说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癌的一种危险因素,但不是直接原因。
3.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细菌会在胃粘膜内定殖,逐渐破坏胃黏膜屏障,促进炎症反应和细胞变异,可能导致胃粘膜的癌前病变,包括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4.幽门螺旋杆菌的毒力因子如CagA和VacA蛋白,与胃癌发生有一定关联。这些因子可影响细胞信号转导路径,诱导细胞凋亡和基因突变,增强癌变的可能性。
及时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能显著降低胃癌的风险。抗生素疗法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清除细菌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因此对于怀疑感染者应及时进行检测与治疗以预防潜在的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