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成因:痛风石的形成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当体内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盐会在关节及其他组织中沉积,逐渐形成结晶。这些结晶聚集起来,就可能发展为痛风石。
2.常见部位:痛风石常见于以下部位:
关节周围,尤其是大脚趾基部。
手指、手腕、肘部和膝盖。
耳朵、跟腱和其他软组织。
3.症状:痛风石可能引起以下症状:
受累部位出现硬结或肿块,触摸时感觉坚硬。
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
持续性疼痛或不适,特别是在急性发作期间。
皮肤破溃和感染风险增加。
4.诊断:痛风石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临床表现:观察到典型的硬结或肿块。
影像学检查:X射线和超声波可以显示尿酸盐结晶的存在。
实验室检测:血液测试显示高尿酸水平;关节液分析确认尿酸盐结晶。
5.治疗:痛风石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药物治疗: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和非布司他等,用于控制尿酸水平;抗炎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可缓解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如红肉、贝类和酒精),增加水分摄取,保持健康体重。
痛风石的预防重在控制尿酸水平,通过合理饮食和药物治疗,可以减少其发生和严重程度,降低对关节功能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