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散瞳剂作用:散瞳剂能使瞳孔扩张并麻痹睫状肌,导致眼睛暂时无法调节焦距。这样可以准确测量出眼睛的真实屈光状态(即远视、近视或散光),消除眼睛的调节作用对屈光状态的影响。
2.调节反应恢复:散瞳效果通常持续几个小时到几天,具体时间因人而异。在散瞳期间,眼睛的调节功能受药物影响,会看不清近处物体,远视情况显现出来。但随着散瞳药效消退,睫状肌功能逐渐恢复,眼睛又能进行正常的调节,看近处物体可能变得清晰,因此实际的屈光状态可能表现为近视。
3.屈光度变化:如果散瞳前检测结果显示为正屈光度(远视)或零度,而散瞳后的检测结果显示为负屈光度(近视),这表明眼睛在未被散瞳的自然状态下,可能存在隐性近视。隐性近视在散瞳时由于无法调节而不显现,但逐步恢复正常调节功能后会表现出来。
4.青少年假性近视:尤其在青少年中,假性近视较常见,因为他们的调节能力强,容易出现睫状肌痉挛的情况。散瞳后这种假性近视会暂时消失,但随着睫状肌功能恢复,近视症状可能再次显现。
散瞳后不近视改为21天后近视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散瞳剂起初抑制了眼睛的调节能力,但随着药效消退,眼睛恢复调节功能,隐性近视得以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