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通常采取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例如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等。药物方面,常用抗酸剂、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来抑制胃酸分泌。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需要进行根除治疗,一般采用两种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的三联或四联疗法,服药时间通常为10-14天。
2.胃溃疡:
胃溃疡一般需要通过药物治疗促进愈合,常用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和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如果溃疡伴随出血或穿孔,需要外科干预。
定期复查胃镜,以确保溃疡愈合并排除恶性病变。
3.胃息肉:
较小良性的胃息肉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可定期复查胃镜监测。
若息肉较大、有不典型增生或恶性风险,则可能需要内镜下切除。手术后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判断病变性质的重要依据。
4.胃癌前病变:
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异型增生属于胃癌的高危因素。这类患者需密切随访,根据病变程度决定治疗策略。对于重度异型增生,建议尽早内镜下切除病灶以减少癌变风险。
5.胃癌:
早期胃癌可以通过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效果较好。
中晚期胃癌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案取决于癌症的分期、患者身体状况及病灶范围。
6.其他异常:
胃下垂、胃潴留等功能性问题可能需要饮食调整和对症药物治疗。
若出现明显的出血、狭窄、梗阻等结构性改变,可能需要内镜介入或手术治疗。
胃镜检查结果异常后,应及时与医生沟通,明确病因和诊断,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遵医嘱定期随访或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