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停止暴露于寒冷环境
应立即撤出低温环境,不再接触寒冷物体或水源。继续暴露会加重冻伤程度,可能由浅表性损伤发展为深层组织坏死。
2.局部缓慢复温
将冻伤部位浸泡在37-42℃的温水中约15-30分钟,直至颜色逐渐恢复正常,同时可能出现疼痛和刺痒感。水温过高可能引发烫伤,须密切监控水温。如果现场无温水条件,可用体温进行复温,例如将手指置于腋下,使其逐渐回暖。
3.避免直接加热
切忌使用热水袋、电暖器、明火等直接加热工具。这类方法易导致皮肤和血管破裂,进一步损害组织。
4.保持清洁并防止感染
如果皮肤未破裂,可用干净、柔软的绷带包裹,减少摩擦和外界刺激。已经出现水疱或开裂时,应避免自行挑破,保持创面干燥,并尽快寻求医疗支持。
5.观察是否有严重症状
如果复温后无知觉恢复、持续剧烈疼痛、颜色发暗或出现黑色坏死,则提示可能存在深度冻伤,需尽快前往医院处理。
6.避免再次受冷
在完全康复之前,应保护冻伤部位,避免重新暴露于寒冷环境。可以佩戴保暖手套,避免受潮和风寒。
冻伤的恢复过程需要时间,应注意观察手指情况,若出现异常变化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