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应激障碍是什么

2025-03-0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病情分析:急性应激障碍是指在遭遇创伤性事件后出现的一种短暂的心理反应障碍。其主要特征为严重的情绪和认知障碍,通常发生在创伤事件后的几天内,并且持续时间较短。

1.起因:急性应激障碍通常由极端的压力源或创伤性事件引发,如自然灾害、事故、身体攻击或亲人的突然离世等。这些事件对个体的心理构成了巨大冲击。

2.症状表现:

解离症状:可能包括人格解体、现实感丧失,或是记忆缺损。

重现症状:受影响者可能不断回想起创伤事件,甚至在梦中重现这些经历。

焦虑与激惹:常表现为难以放松、过度警觉、易怒、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出现睡眠障碍。

回避行为:可能会避免与事件相关的人、地点或活动接触。

3.诊断标准:根据国际诊断标准,症状需在创伤事件后3天至4周内出现,且影响到日常功能才能确诊为急性应激障碍。

4.治疗方法:

心理干预是主要措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医师可能会考虑短期使用药物来帮助控制症状。

5.预后与转归:大部分患者在及时得到支持和治疗后症状会消退。如果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并且没有明显改善,有可能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及时识别和管理急性应激障碍对于促进恢复和防止长期心理问题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