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肾结石的形成和结构特点:肾结石通常由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等物质沉积形成,其表面可能粗糙不平。当结石在肾盂、输尿管或膀胱中移动时,会对周围的尿路黏膜造成机械性刺激或刮擦,导致黏膜破损并出现出血。
2.结石的大小与位置:如果结石较大或位于狭窄的尿路部位(如输尿管),容易卡住或滞留,这种情况下摩擦和压迫的强度更大,出血的概率也会随之升高。小于5毫米的结石有可能自行排出,但在排出的过程中仍然可能引发短暂的尿血现象。
3.尿路感染的影响:肾结石患者常伴随尿路感染。感染会使尿路黏膜更加脆弱,抗损伤能力降低,当受到结石的影响后,更容易诱发出血。细菌感染还可能增加局部炎症反应,加重出血程度。
4.持续性肌肉收缩作用:当结石引发剧烈肾绞痛时,尿路平滑肌会因反复收缩试图推动结石,通过强烈挤压进一步加重黏膜损伤,从而导致尿液中混入红细胞。
5.特殊个体因素:某些人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壁脆弱的情况,这类患者在肾结石的基础上更容易发生尿血。
对于频繁尿血的肾结石患者,应及时就诊,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结石的大小、位置和病变程度,同时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例如肿瘤或严重的尿路感染。根据结石的具体情况,治疗手段可能包括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微创手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