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冬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1.肿瘤骨转移:乙状结肠癌晚期可能通过血液传播导致骨转移,尤其是腰椎、骨盆等部位。骨转移后会引起局部骨结构破坏,出现疼痛,甚至可能伴随病理性骨折。确诊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如核磁共振、CT或骨扫描。如果确诊骨转移,可结合放疗、使用双膦酸盐或地诺单抗减轻骨破坏,同时进行镇痛治疗。
2.神经受压或侵袭:转移性病灶或肿瘤增大可能直接压迫或侵袭到相关神经,特别是坐骨神经或腰骶神经,引起局部疼痛及放射性腿痛。此时需要详细的影像学检查明确压迫部位。治疗可以包括减压手术、放疗、神经阻滞治疗以及应用止痛药物。
3.骨质疏松或骨骼退行性改变:癌症及其治疗(如化疗或激素治疗)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加上高龄患者可能本身伴有退行性骨关节病,因此也需考虑是否为这些原因引起的疼痛。骨质疏松可通过补充钙剂、维生素D,以及骨吸收抑制剂来改善。
4.缺血性疼痛:癌症患者长期卧床或活动减少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从而引起下肢缺血性疼痛。超声检查可用于明确深静脉血栓的存在,治疗包括抗凝药物的应用。
5.药物副作用:某些化疗药物可能具有神经毒性,导致周围神经炎,患者可能感到疼痛、麻木等症状。这种情况通常需要与主治医生讨论调整治疗方案,并配合神经保护药物。
应根据具体检查结果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