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面瘫的背景:面瘫往往是由面神经炎症或损伤引起,表现为面部肌肉无力或瘫痪。常见类型是贝尔氏麻痹,这种情况可能与病毒感染相关。
2.针灸的作用机制: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提高面部血液循环,促进受损神经的愈合。
研究显示,针灸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减轻面部炎症和水肿,从而帮助缓解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经针灸治疗后,面瘫患者面部肌肉运动功能的改善率可以达到50%至90%。
3.治疗方案:
针灸通常在面瘫发病后的早期介入效果较好,建议在发病7天内开始治疗。
每周进行2至3次,每次持续约20至30分钟。具体疗程因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而异。
4.注意事项:
在选择针灸治疗时,应找到有资质的专业针灸师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灸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停止治疗。
除了针灸,必要时还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和物理康复锻炼,以提高整体疗效。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面瘫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适当的早期介入可以加速面部功能的恢复,治疗应个体化并结合其他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