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定义和病因:
脑梗塞:这是由于大脑中的血管阻塞,导致血流减少或中断,进而引发脑组织缺氧和损伤。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
脑中风:是一个总括性术语,涵盖所有突然发生的大脑血液供应障碍,包括缺血性卒中(脑梗)和出血性卒中(脑出血)。
2.症状表现:
脑梗:症状可能较为缓慢地发展,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视力模糊、头晕等。这些症状取决于受影响的脑部区域。
脑中风:症状通常突然出现,可能包括剧烈头痛、意识丧失、呕吐、癫痫发作。在出血性卒中中,症状更为急骤且严重。
3.发病机制:
脑梗:涉及到血管内的血流阻塞,由于脂质沉积、斑块破裂或心源性栓子造成。
脑中风:若为出血性卒中,则由脑血管破裂引起,如高血压造成的脑内小血管破裂或动脉瘤破裂。
4.治疗和预后:
脑梗:治疗重点在于迅速恢复血流,如使用溶栓药物或进行机械取栓术。早期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脑中风:出血性卒中需要控制出血和降低颅内压,有时需要外科手术干预。预后取决于出血量和部位。
5.统计数据:
缺血性卒中(脑梗)约占所有卒中的80%。
出血性卒中约占20%,但死亡率和致残率更高。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看出脑梗和脑中风有着根本性的差异。识别二者的症状及特征,能够帮助寻求及时、适当的医疗干预,以减少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