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发病率:全球范围内,新生儿脑瘫的发病率为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约2至3例。这一比例因地区、医疗条件和诊断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原因:引起新生儿脑瘫的原因多样,包括产前、产时和产后因素。常见的产前因素有胎儿缺氧、母亲感染、遗传异常等。产时因素主要是分娩过程中的窒息和早产,产后因素则包括新生儿黄疸严重、颅内出血等。
3.分类:根据临床表现,脑瘫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等。其中,痉挛型最为常见,占所有病例的70%至80%。
4.临床表现:新生儿脑瘫的症状多样,包括肌张力异常(过高或过低)、动作协调性差、反射异常等。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智力低下、癫痫、视听障碍等其他神经系统问题。
5.诊断:诊断通常依靠临床症状评估和影像学检查,如核磁共振成像。早期诊断对于及早干预和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6.治疗与预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康复治疗、药物干预和手术等手段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多数患儿的长期功能预后。
新生儿脑瘫是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既需要早期识别,也需要持久的关注和干预,以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