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容积性泻剂:此类药物通过吸收肠道内的水分,使粪便体积增大并软化,从而促进肠道蠕动。例如常用的麦麸、聚卡波非钙等。这种药物起效相对较慢,通常需24-72小时生效,适合长期调节便秘。
2.渗透性泻剂:此类药物通过在肠腔内形成高渗环境,增加水分进入肠道,使粪便变软,加速排出。例如乳果糖、聚乙二醇、电解质配方等,这些药物大多在24-48小时内发挥作用。
3.刺激性泻剂:这类药物直接刺激肠道神经末梢,增强肠蠕动,短时间内促进排便。例如比沙可啶、酚酞等,通常6-12小时起效。长期使用可能损害肠道功能,建议作为临时方法。
4.栓剂或灌肠剂:如果便秘持续数天,且产生明显腹胀或不适,可以短期使用甘油栓或肥皂水灌肠。这些措施作用直接,往往可以在数分钟至一小时内达到效果,但不宜频繁使用。
5.针对特殊人群的选择:对于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指导选择药物。安全性更高的乳果糖和聚乙二醇是比较推荐的选项。
便秘通常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单靠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食品,多喝水,并适当增加运动量以促进肠道蠕动。如果使用上述药物后仍长时间无法排便,或者伴随剧烈腹痛、呕吐、消瘦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明确是否存在其他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