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乳糖不耐受的原理:乳糖是牛奶中的一种天然糖类,需要在小肠中被乳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被身体吸收。当体内乳糖酶不足时,未能彻底分解的乳糖进入大肠,在那里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和酸,引起腹泻、胀气等症状。
2.症状及表现:乳糖不耐受者在饮用牛奶后通常会在30分钟到两小时内出现胃肠不适,具体包括腹泻、腹胀、腹痛和排气增多。不同个体的症状轻重不一,这与乳糖酶活性水平有关。
3.流行病学数据:乳糖不耐受在全球各地的发生率差异较大。在亚洲地区,约有65%到90%的人口可能受到影响,而在北欧,该比例可能仅为5%到15%。
4.检测与诊断:可以通过乳糖耐量试验或呼气氢测试来确认乳糖不耐受。乳糖耐量试验涉及摄入一定量的乳糖后测血糖变化,而呼气氢测试则检测乳糖发酵产生的氢气量。
5.处理办法与饮食建议:对于乳糖不耐受者,建议减少或避免食用含高乳糖的食品,如鲜牛奶。可以选择乳糖分解牛奶或无乳糖乳制品。也可采用乳糖酶补充剂帮助消化乳糖。在日常饮食中,需注意补充足够的钙质,以避免因减少乳制品摄入导致的营养缺乏。
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乳糖不耐受,需要考虑调整饮食以减少乳糖摄入,同时在选择食品时要关注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