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病因:
巨结肠是一种以结肠扩张和蠕动功能障碍为特点的疾病,常见类型包括先天性巨结肠(如希尔施普龙病,由神经节细胞缺失引起)或继发性巨结肠(如长期便秘导致结肠扩张)。
便秘是一种排便困难的症状,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可能由饮食纤维摄入不足、液体补充不足、久坐生活方式、药物副作用或其他基础病引起。
2.临床表现:
巨结肠通常表现为腹胀、剧烈腹痛、慢性便秘和粪便潴留。新生儿若患有先天性巨结肠,出生24至48小时内可能无法自主排出胎便。
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费力,有时伴随轻度腹胀或不适,但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
3.检查与诊断:
巨结肠的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钡灌肠造影显示结肠扩张)、直肠活检(以确认神经节细胞缺失)以及肛门括约肌压力测定等。
便秘的诊断一般依靠病史采集,并可通过肠道传输时间测试、结肠镜检查和甲状腺功能筛查等辅助手段排除器质性疾病。
4.治疗方式:
巨结肠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先天性巨结肠通常需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病变肠段;继发性巨结肠则需要结合药物、灌肠或必要时通过手术恢复正常的肠功能。
便秘的处理主要集中在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增加膳食纤维与水分摄入、规律运动以及应用缓泻剂或润滑剂改善症状,严重情况下可采取灌肠或手术。
巨结肠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结构性疾病,而便秘通常为功能性问题。对于持续性或严重的便秘,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巨结肠或其他潜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