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肛门括约肌或盆底肌肉功能异常:
肛门括约肌松弛或受损会导致控制排便的能力下降,常见于器质性损伤如分娩损伤或手术后。
盆底肌肉无力或协调性差可能与长期便秘、妊娠或老龄化有关。
2.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疾病:
脑卒中可损害排便反射通路,影响对粪便的控制。
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也可能造成大便失禁。
腰椎间盘突出或脊髓损伤可能引起下半身感觉异常,包括肛门括约肌功能失控。
3.消化系统疾病:
严重腹泻,例如感染性肠炎、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可能增加大便失禁的发生风险。
直肠脱垂或肛裂也可能导致排便困难和失控。
4.老年相关因素:
年龄增长导致括约肌张力减弱,结合认知功能下降容易诱发大便失禁。
5.药物副作用:
使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泻药或化疗药物,可能改变肠道内环境,引发不可控的排便行为。
大便失禁通常提示身体存在潜在健康问题,需要及时就医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