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相关因素
食用大量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卷心菜和马铃薯,这些食物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容易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产生气体。
乳糖不耐受者摄入牛奶或乳制品时会因乳糖无法被完全分解而导致气体增多。
咀嚼过快或说话时吞咽空气也可能增加肠胃中的气体量。
2.功能性胃肠道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可能会伴随腹痛、腹胀和排气增多。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导致食物在胃部的停留时间延长,引起腹胀和气体排出增多。
3.感染及炎症性疾病
胃肠道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或病毒性胃炎,可能引发胃肠功能异常并导致气体增多。
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出现腹胀和排气增多等症状。
4.酶缺乏及肠道菌群失调
酶缺乏,如乳糖酶缺乏,会使部分食物未被完全分解,从而被肠道细菌代谢产生更多气体。
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气体生成过多,同时可能伴随腹胀或大便性状改变。
5.其他疾病或因素
慢性胰腺炎导致胰腺酶不足,影响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可能引发排气增多。
部分药物副作用可能改变肠道环境或促进气体产生,例如使用抗生素后引起的菌群失衡。
若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持续腹痛、体重减轻、便血或便秘,则需考虑更严重的潜在病因,应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