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

2025-03-1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治疗需要针对病因进行干预,同时缓解症状和防止并发症。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病因并精准治疗

肝内胆汁淤积: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处理。例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可使用抗病毒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药物性肝损伤则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

肝外胆汁淤积:多见于胆管结石、肿瘤压迫、胆道狭窄等,可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道支架置入术或手术解除胆道梗阻。

2.促进胆汁排泄

可使用熊脱氧胆酸,这种药物能够改善胆汁流动,减轻胆汁淤积。适用于某些类型的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使用利胆药物时需谨慎,特别是在存在胆道完全梗阻的情况下,否则可能加重肝脏负担。

3.缓解瘙痒症状

胆汁淤积性黄疸常伴有皮肤瘙痒,可使用考来烯胺,它通过与肠道中的胆盐结合,减少其全身循环,有助于缓解瘙痒。

难治性瘙痒可尝试非镇静性抗组胺药或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

4.营养支持及肝功能保护

由于脂溶性维生素A、D、E和K的吸收可能受到影响,应监测和补充缺乏的维生素,以避免夜盲、骨质软化等并发症。

除此之外,可给予护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腺苷蛋氨酸等,辅助改善肝脏功能。

5.必要时进行人工肝或肝移植

对于严重肝衰竭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人工肝等替代疗法。

病情终末期或无法纠正的慢性病因导致的胆汁淤积性黄疸,可评估是否适合进行肝移植。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治疗涉及多学科协作,需要持续动态监测肝功能、胆红素水平及合并症情况。及时就医、规范诊疗是关键。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