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消化系统无法充分分解脂肪:
肥肉含有大量的脂肪,而脂肪需要通过胆汁和胰酶分解后才能被吸收。如果胆囊功能异常(如胆囊炎、胆结石)导致胆汁分泌减少,或者胰腺功能减弱(如慢性胰腺炎)导致胰酶不足,脂肪就难以被完全消化。这些未被分解的脂肪残留在肠道中,会刺激肠壁,引发腹泻。
2.脂肪引起肠道蠕动加速:
高脂肪食物会促进肠道中的某些激素释放,如胆囊收缩素,从而增强肠道蠕动。如果肠道敏感性较高,可能导致内容物快速通过,引起腹泻。未消化的脂肪还可能改变肠道菌群环境,进一步诱发肠道不适。
3.乳糜泻或脂泻的表现:
有些人对脂肪吸收能力先天不足,这种情况称为脂泻。脂肪无法被正常代谢时,会形成油状便,与腹泻伴随出现。某些遗传性疾病也可能使脂肪代谢出现问题。
4.胃肠道对高脂饮食的不耐受:
长期高纤维或低脂饮食的人群,偶尔大量摄入肥肉等高脂肪食物,胃肠道一时难以适应,容易出现腹泻作为一种“应激反应”。这属于短暂的不适,一般不会引起器质性疾病。
5.可能的食物质量问题:
如果肥肉本身存在变质、污染等问题,如含细菌或毒素,可能会导致急性胃肠炎,同时伴随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症状。
当食用肥肉后频繁拉肚子,应警惕是否存在胆囊或胰腺相关的问题,必要时及时进行医学检查。同时,尽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量的高脂肪食物,以减轻胃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