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病史特点:
细菌性角膜炎常见于隐形眼镜佩戴者、不良卫生习惯者,以及有机械性眼外伤史者,特别是接触污染物后。
真菌性角膜炎通常与植物性损伤(如被树叶或树枝划伤)、农业相关职业暴露、长期局部激素滥用有关。
2.临床表现:
细菌性角膜炎通常急性发作,表现为显著的眼红、疼痛、视力下降以及大量脓性分泌物。角膜上可能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周围伴有充血和明显的炎性反应。
真菌性角膜炎多为亚急性发作,症状起初较轻,逐渐加重。表现为异物感、轻度眼红、白色或灰黄色浸润灶,周围常呈“羽毛状”边界不清,还可能有卫星样病灶。
3.检查特征:
裂隙灯检查发现,在细菌感染时,角膜溃疡边缘整齐且局限,而假单胞菌感染可能形成爆发性坏死。
真菌感染下,角膜浸润灶边缘模糊,病变区可能出现干燥、粗糙的表面,严重时能侵及深层组织。
4.实验室诊断:
取角膜刮片进行涂片镜检和培养是确诊的重要手段。细菌性角膜炎在革兰染色中可见细菌,而真菌感染可通过钾氢氧化物湿片下看到菌丝或孢子。培养进一步明确具体病原体类型。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也可用于快速鉴别病原体,尤其针对早期症状不典型病例。
细菌性和真菌性角膜炎具有不同的治疗原则,需根据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早期就医和规范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