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暴露史调查:没有被疑似感染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抓伤或舔舐破损皮肤的经历,大大降低被感染的可能性。
2.疫苗接种记录:已进行完整的狂犬疫苗接种,并在高风险环境中定期加强针,能够提供较长时间的保护。经过疫苗接种的人即使被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也通常会有足够的免疫反应,避免发病。
3.临床观察与症状监测:在潜伏期内(通常为1-3个月)没有出现狂犬病相关症状,如水恐惧、过度流涎、呼吸困难等,显示未受病毒感染。潜伏期虽长短不一,但多数案例在一年内发病。
4.实验室检测: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进行特定的实验室检测,例如病毒抗体检测,以评估是否存在病毒感染。这些测试多用作研究或疫苗效果评估,而非一般诊断手段。
由于狂犬病一旦发病,几乎总是致命,因此预防至关重要。在可能接触到狂犬病病毒后,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保持警惕,注意自身安全和卫生习惯,始终是避免狂犬病感染的基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