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肌酸激酶:这是一种存在于心肌、骨骼肌和脑组织中的酶。当心肌细胞受损时,CK会释放到血液中。总CK水平升高可能提示心肌损伤,但由于其在其他组织中的广泛分布,其特异性较低。
2.同工酶:特别是CK-MB同工酶更为特异地反映心肌损伤。在心肌梗死后的4至6小时内,CK-MB水平开始升高,约24小时达到峰值,并在48至72小时内恢复正常。
3.乳酸脱氢酶:心肌损伤可导致LDH升高。LDH有5种同工酶,LDH1和LDH2升高更具心肌特异性。通常在心肌梗死后12至24小时升高,48至72小时达峰值,7至10天恢复正常。
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曾经用于评估心肌损伤,但因不够特异,目前较少单独使用。AST在心肌梗死后8至12小时升高,24至36小时达峰值,4至6天恢复正常。
5.心钠素C,又称为心型肌钙蛋白:这是最具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其水平在心肌梗死后3至6小时升高,10至24小时达峰值,可持续升高7至10天。
心肌酶谱的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和监测心肌损伤的恢复非常重要。应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等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