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酒精会干扰大脑中的多巴胺系统。多巴胺是一种与愉悦感和奖励机制相关的神经递质。当饮酒时,酒精刺激多巴胺释放,使人产生短暂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可能促使人反复饮酒,以期再次获得相同的感受,从而逐渐形成心理依赖。
2.长期饮酒改变了大脑的化学平衡。持续摄入酒精会导致大脑适应这种刺激,降低自身多巴胺分泌能力,同时增强对酒精的敏感性。这种适应过程称为耐受性,即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达到相同愉悦感所需的酒精剂量变高,进一步加重饮酒行为。
3.酒精还会影响其他神经递质的正常功能,包括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γ-氨基丁酸是抑制性神经递质,而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酒精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作用和抑制谷氨酸作用,使神经活动放缓,产生放松、镇静的效果。长期饮酒会导致神经系统过度补偿,减弱γ-氨基丁酸效应并加强谷氨酸活性,从而使人在不喝酒时感到焦虑甚至震颤,诱发生理依赖。
4.遗传因素也对酒精依赖的发生起重要作用。研究显示,遗传因素约占酒精成瘾风险的50%。某些基因的变异,例如编码多巴胺受体或酒精代谢酶的基因,可能使一些人更容易上瘾。
5.社会和心理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压力、焦虑、孤独以及家庭中酗酒行为的影响,都可能增加饮酒的频率和强度,进而导致依赖的形成。
避免酒精上瘾需要注意节制饮酒,并尽量减少因压力或情绪问题而借助酒精进行缓解的行为。一旦发现饮酒行为难以控制,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