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学校恐惧症的主要特征:
存在明显的情绪反应,例如焦虑、恐惧、哭泣甚至身体不适,如头痛、腹痛等。
症状在需要上学时加重,而在周末、假期或留在家中时消失。
害怕上学可能与某些具体事件相关,如考试、同学间的冲突、教师的批评等,也可能没有明显诱因。
2.可能的病因:
心理因素:孩子可能因分离焦虑而不愿离开家庭,尤其是幼儿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自卑感较强或缺乏自信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这种问题。
社会环境因素:如校园欺凌、同学关系紧张、过高的学业压力等,都可能诱发学校恐惧症。
家庭因素:父母过度保护、家庭氛围紧张、父母离异等情况可能增加孩子对学校的抵触情绪。
3.对日常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学校恐惧症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可能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业发展和社交能力,严重者还可能演变成持久性的学校回避行为。
长期的情绪困扰可能进一步引发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以及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4.应对方法:
及早识别:家长和老师需要关注孩子是否存在持续性拒绝上学的现象,并及时了解其潜在原因。
专业干预:通过心理咨询、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必要时,还可以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协助。
改善环境:减少学业压力,提供支持性的校园环境,鼓励孩子多参与课外活动,改善他们的学校体验。
家庭配合:父母要注意不强化孩子的恐惧,同时保持家庭温暖和稳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学校恐惧症需要各方密切配合,才能帮助孩子逐步克服困难,回归正常的学习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