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上床和起床,即使是周末也尽量保持一致。这种规律可以帮助生物钟更好地适应自然昼夜节律,从而更快入睡。
2.优化睡眠环境:卧室应保持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通常建议室温在18-22摄氏度之间。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并尽量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尤其是睡前两小时内避免看手机或电脑屏幕,因为蓝光可能抑制褪黑素的分泌。
3.睡前放松身心:尝试冥想、深呼吸或渐进式肌肉放松技术,有助于降低焦虑水平。泡一个温水澡或用热水泡脚可以加速体温下降过程,为大脑发出准备入睡的信号。
4.控制白天活动: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但应避免睡前2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同时,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为宜,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
5.注意饮食和饮品:睡前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因为它们可能影响深度睡眠。晚餐应清淡适量,睡前如果感到饥饿,可以少量进食易消化的食物,例如香蕉或牛奶。
6.建立睡前仪式:每天重复一些能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的小习惯,如听轻音乐、阅读纸质书籍或写日记,这样可以逐渐形成条件反射,让大脑知道该准备休息了。
通过以上措施能够有效缩短入睡时间,同时提升整体睡眠质量,提高次日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