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了解诱发点
研究表明,识别导致愤怒或烦躁的具体触发因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情境:分析引发情绪的具体事件,例如交通堵塞、工作压力等。
生理:注意是否存在疲劳、饥饿、睡眠不足等身体状况,这些会直接影响情绪稳定性。
2.优化生活习惯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情绪管理有重要作用。
保持充足睡眠:成年人每日建议7-9小时睡眠,不规律的睡眠会导致情绪易激惹。
均衡饮食:血糖波动过大可能加重情绪失控,应保障每日摄入稳定的营养。
定期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有助于释放压力和提升情绪稳定性。
3.练习情绪管理方法
系统性的情绪调节训练可以帮助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深呼吸:感到情绪上升时,可尝试吸气4秒、屏息4秒、缓慢吐气4秒的循环,重复数次可明显减轻愤怒感。
冥想与正念:通过每天10-20分钟冥想练习,集中注意力于当下,可以减少负面情绪。
调整认知:尝试通过换位思考或找到积极的一面来重新看待问题。
4.学习沟通技巧
良好的沟通能有效避免情绪升级。
在生气时避免立即回应,可以先冷静片刻再表达意见。
使用“我”开头的句式代替“你”指责句式,例如“我感到不安”比“你总是这样”更容易传递真实感受。
5.寻求专业支持
如果暴躁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需要及时咨询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
有些情绪问题可能与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相关。
某些情况可能需要短期药物治疗配合心理疗法共同改善。
稳定情绪和缓解暴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认识情绪开始,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方法,可以逐步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