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焦虑的核心机制包括大脑杏仁核的过度活跃,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过度反应。这些因素会导致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出汗以及持续的紧张感。一种单一的方式可能无法全面作用于这些生理和心理层面的变化。
2.当前常用的焦虑干预方法包括:
正念训练:通过专注当下的呼吸或身体感受,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大脑的焦虑反应,但它需要长期练习才能见效。
系统性脱敏训练:这种方法让人在轻微接触焦虑源的情况下进行逐步适应,最终习惯并消除恐惧。
药物治疗:中重度焦虑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或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它们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水平来缓解症状。
心理咨询:常见的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修改引发焦虑的不良思维模式,需要多次问诊和练习。
3.研究显示,焦虑的康复通常需要数周到数月。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例,一项数据显示平均需要12至16次每周一次的治疗才能看到明显改善。而药物治疗通常也需4至6周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焦虑的缓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个体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坚持完成相应的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