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肝脏损伤和修复过程失衡,最终引起肝组织纤维化、肝小叶结构破坏及再生结节形成。全球范围内,病毒性肝炎(如乙型和丙型)、长期大量饮酒、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2.病情发展一般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阶段。在代偿期,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度疲劳、食欲不振等。失代偿期可出现黄疸、腹水、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数据显示,失代偿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50%。
3.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评估以及在必要时进行的肝活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测(如ALT、AST、胆红素水平)和凝血功能评估等。
4.治疗重点在于去除病因、改善肝功能和预防并发症。对于病毒性肝炎相关的肝硬化,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戒酒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尤为关键。生活方式干预,如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也有助于改善病情。
肝硬化是一种不可逆的肝脏疾病,早期发现和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重视相关症状和体征,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控制病情进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