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体温检测与分级
轻度发热(<38℃):无需特殊药物治疗,可采取物理降温,并保证充分休息和水分摄入。
中度发热(38℃-39℃):适当采用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要遵循医嘱用量。
高热(>39℃):建议尽早就医,并配合医生排查潜在病因。
2.适宜的环境调节
室内温度保持在20-22℃,湿度40%-60%较为理想。
着装宽松,避免过多衣物覆盖,以防止散热受阻。
出现大量出汗时,应及时更换干燥衣物,避免感受风寒。
3.物理降温方式
使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大血管区域,有助于促进散热。
不推荐酒精擦浴,可能引起皮肤刺激或酒精中毒。
4.水电解质平衡维护
发热伴汗多时,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可选择白开水或口服补液盐以防脱水。
避免给患儿饮用含咖啡因或过甜的饮料。
5.观察其他症状
如果发热同时伴随呕吐、抽搐、皮疹、嗜睡、不明原因疼痛等,应立即就医。
接种疫苗后的低烧通常不必担心,但若持续超过48小时,也需咨询专业人士。
6.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对乙酰氨基酚可每4-6小时服用一次,24小时总剂量不得超过10-15毫克/公斤体重。
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每间隔6-8小时服用一次,需严格按照年龄和体重标准计算剂量。
如果高热长时间不退,或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等异常表现,务必及时联系医疗机构评估病情,避免耽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