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负压过大或时间过长
拔罐过程中如果负压调节过大,或者拔罐时间过长(超过10-15分钟),会导致皮肤和毛细血管承受较强的吸附作用。毛细血管因压力过大而破裂,就会引发皮下出血,也可能因皮肤表层损伤而起泡。
2.皮肤敏感性高
某些人群的皮肤天生较为脆弱,毛细血管壁薄弱,对于外界机械性刺激更敏感。在此类人群中,即使拔罐的负压和时间在正常范围内,也可能发生局部起泡甚至渗血。
3.皮肤没有清洁干净
如果拔罐前操作部位的皮肤存在汗液、油脂或污垢残留,可能会增加局部皮肤的摩擦和刺激,更容易导致起泡的现象。不当清理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4.体质原因
部分人因为气血瘀滞或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血小板减少症等,会更容易在拔罐后出现血液渗出或异常反应。
5.技术问题
拔罐时,如果拔罐器具边缘不平整、吸附力量不均匀,或者操作不规范,这些因素同样会诱发局部皮肤损伤,进而导致出血和起泡。
若出现此类现象,建议立刻停止拔罐,并处理伤口。可用消毒纱布覆盖起泡处以防感染,如泡破则需保持创面清洁。对于频繁出现这种反应的人群,需尽量避免再次进行拔罐治疗或调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