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出汗的作用
出汗是人体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可以通过汗液蒸发带走体内的热量,从而降低体温。病毒感染常伴随发热,适度的出汗有助于退热,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
2.出汗过多的影响
大量出汗可能导致身体失去过多的水分和电解质(如钠、钾等),容易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表现为口渴、乏力、头晕等症状。
脱水严重时可能会增加心血管负担,尤其对老年人或基础病患者更需谨慎。
3.出汗过少的影响
如果感染后体温升高但出汗较少,可能意味着散热不充分,体温难以下降。持续的高热可能损害器官功能,特别是在儿童和老年群体中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或其他并发症。
部分病毒感染可能抑制汗腺功能,如某些重症病例中可能出现“无汗”现象,需要特别关注。
4.如何应对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无论出汗多或少,都需要根据情况及时补充水分,以防止脱水。可以选择饮用白开水、淡盐水或低糖电解质饮料。
如果出汗较多,适当擦干汗液,并更换清洁衣物,避免受凉。
如出汗少伴随持续高热,可利用温水擦浴、药物退热等方法帮助降温,但要避免使用冰冷水直接刺激皮肤。
病毒感染期间,关注体温变化、监测身体状态,并合理补充水分,有助于支持机体快速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