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异位性早搏的定义:它是一种心跳提前的现象,通常由心房或房室交界区的异位起搏点引发,这些区域的细胞在正常窦性心律之前自发去极化,导致心脏提前收缩。
2.发生频率:在普通人群中,偶发的异位性早搏非常常见,通常不伴随症状。在24小时心电图监测中,健康个体可以有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异位性早搏。
3.症状表现:大多数情况下,异位性早搏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在某些情形下,可能会感到心悸、心跳漏拍或心跳不规则。
4.产生机制:异位性早搏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电解质失衡、药物作用、压力、吸烟和咖啡因等。
5.临床意义:虽然偶尔发生的异位性早搏一般无害,但频繁的异位性早搏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心脏病或其他医学问题,需要进一步评估和管理。
异位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通常良性且无须治疗。但若频繁出现或伴随其他症状,则应进行医疗评估以排除潜在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