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屈光不正:这是最常见的视力下降原因,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屈光不正是由于眼球形状异常,导致光线不能正确聚焦在视网膜上。
2.白内障:随着年龄增长,眼睛晶状体会逐渐变得混浊,影响光线透过,从而造成视力模糊。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失明。
3.青光眼:这一疾病是由于眼压升高,损害视神经,造成视野逐渐缩小,最终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失明。
4.老花眼:通常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由于眼部肌肉和晶状体弹性减弱,导致近距离视物困难。
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长期的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出现出血、渗漏等问题,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6.黄斑变性:尤其是与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会导致中央视力丧失,是老年人常见的视力下降原因。
7.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从其正常位置脱落,会导致视力突然下降,需紧急手术治疗。
8.角膜疾病:包括角膜炎、角膜溃疡等,会使光线无法正常透过角膜,导致视力下降。
9.眼外伤:任何形式的眼部外伤,如机械损伤、化学烧伤等,都可能导致视力受损。
10.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对眼睛有毒性,长期使用会引起视力问题。
11.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可通过影响视网膜血供引起视力下降。
防止视力进一步下降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以及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或隐形眼镜。早期发现和治疗能够有效防止许多导致视力下降的疾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