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病理特点:
肝囊肿是肝脏内充满液体的囊状结构,多为良性病变。它们可以是单发或多发,通常无明显症状,且不会影响肝功能。
肝内胆管结石则是胆汁在肝内胆管中凝固形成的结石,可能导致胆管阻塞和炎症,严重时引发感染或损伤肝组织。
2.成因:
肝囊肿的成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如多囊肝)和后天获得,如寄生虫感染等。
肝内胆管结石的成因主要与胆汁淤积、细菌感染或代谢异常有关,常见于肝硬化、胆道狭窄患者。
3.症状:
肝囊肿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当囊肿较大时才会产生压迫感或腹部不适。
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则比较明显,包括右上腹疼痛、黄疸、发热、恶心呕吐等。
4.诊断:
肝囊肿一般通过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其囊壁薄,内部为无回声或低回声液体。
肝内胆管结石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为高密度的结石影像,同时可能伴有胆管扩张或炎症表现。
5.治疗:
对于无症状的小型肝囊肿,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监测;对于较大或症状明显的囊肿,可选择穿刺引流或手术切除。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则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轻者可通过药物促进排石,重者需进行内镜取石或手术治疗。
6.预后:
肝囊肿大多为良性病变,经过处理后预后较好。
肝内胆管结石若及时治疗,预后也较好,但若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
肝囊肿和肝内胆管结石虽然都是肝脏疾病,但其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均有显著差异。因此,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并依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