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痔疮:
症状:痔疮通常表现为便时出血、瘙痒、肿胀和疼痛。出血多为鲜红色,且常发生在排便后。
发生率:痔疮在成年人中非常普遍,据统计,约50%的成人在50岁之前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痔疮。
诱因:长时间久坐、长期便秘、腹泻、肥胖、妊娠等均可增加痔疮发生的风险。
2.结直肠癌:
症状:结直肠癌初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便血、便秘或腹泻交替、体重减轻、贫血及腹痛等症状。
发生率: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数据,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早期筛查与诊断尤为重要。
风险因素:年龄超过50岁、有家族史、饮食习惯不良(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吸烟、酗酒等均可增加罹患该病的风险。
3.其他可能原因:
肛裂:便后出血伴有剧烈疼痛,出血多为鲜红色。
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可能导致便血及腹泻。
息肉:结肠或直肠息肉可能引起间歇性便血,多为无痛性。
大便带血不应忽视,应尽快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肛门指检、结肠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避免拖延,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