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药物治疗:
a.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等,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
b.胰岛素注射:适用于部分患者,通过直接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2.饮食调控:
a.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减少单糖和双糖的摄入,优先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b.增加膳食纤维:多吃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有助于缓解餐后血糖波动。
c.限制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的精制糖和饱和脂肪。
3.生活方式改变:
a.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
b.监测血糖: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并记录血糖变化趋势,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c.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
4.医疗监测:
a.定期复查: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
b.合并症筛查:定期检查心血管系统、肾功能、眼底情况等,预防和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发症。
空腹血糖12mmol/L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遵医嘱,定期复查血糖和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