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准备工作:
在开始收集尿液前,准备一个大容量、干净的容器,用于储存24小时内的所有尿液。
在收集尿液的前一天,应避免食用可能影响结果的食物和药物,如高蛋白饮食或某些利尿剂,具体应遵循医生建议。
2.收集过程:
从早晨起床后的第一次排尿开始,不要把这次排出的尿液收集入容器,而是从第二次开始,将之后24小时内的所有尿液都收集进容器中。
收集期间,要确保每次排尿后都将尿液倒入同一个容器中,并将容器密封保存于阴凉处,防止尿液变质。
第二天早晨的第一次排尿也必须收集进去,以完成24小时的收集周期。
3.样本处理:
收集完成后,要将所有尿液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实验室会测量尿液中的总蛋白含量,并计算24小时内的尿蛋白排出量。
检查结果通常以毫克(mg)/24小时为单位表示。正常情况下,成人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应小于150毫克。
4.结果解读:
如果尿蛋白排泄量在150-500毫克之间,可能提示轻度肾损伤。
500-3500毫克之间的排泄量,通常表明中度肾病,如肾小管间质病变。
超过3500毫克的高浓度蛋白尿,常见于严重的肾小球疾病,如肾病综合征。
准确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肾脏疾病至关重要。在进行此项检查时,应严格按照规定步骤操作,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