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保持规律作息:
每天在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尽量保持一致。
建议成年人每晚应保证7-9小时的睡眠。
2.优化睡眠环境:
睡眠空间应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通常建议维持在18-22摄氏度之间。
使用遮光窗帘和白噪音设备,可以有效减少外部干扰。
床垫和枕头应舒适,以支持良好姿势。
3.养成良好的睡前习惯:
睡前1-2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屏幕的蓝光可能干扰褪黑激素的分泌。
可进行放松活动,如阅读、听轻音乐或进行温和的瑜伽。
避免在临睡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这些物质会影响深度睡眠。
4.饮食习惯的调整:
晚餐不宜过饱,应避免高脂肪和辛辣食物,建议在睡前至少3小时进食。
某些食物如香蕉、燕麦和杏仁有助于促进睡眠,可适量摄入。
5.管理日间活动:
白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应避免在睡前2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
保证每天接受足够的自然光照射,有助于调节生物钟。
6.心理及情绪管理:
学会减压技术,如冥想、深呼吸练习和渐进性肌肉放松。
有焦虑或抑郁症状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通过调整生活作息、优化睡眠环境、养成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以及有效管理心理压力,可以显著改善睡眠质量。长期坚持这些方法,将对整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