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血糖水平:长期不进食会导致血糖水平降低,而低血糖状态下,人体通常会释放某些激素以动员储存的能量,这部分可能抑制饥饿感。
2.代谢变化:在缺乏食物摄入时,身体会进入一种节能模式,基础代谢率可能下降,从而减少饥饿信号的产生。
3.激素调节:饥饿感主要受到胃肠道激素(例如胃泌素、瘦素、胰岛素等)的调节,长时间不吃饭可能导致这些激素水平的不平衡,影响饥饿感。
4.精神状态和心理因素:压力、焦虑或其他情绪问题可能抑制食欲,影响正常的饥饿感知。
5.身体适应性:有些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性禁食后,身体会逐步适应,饥饿感可能变得不太明显。
6.健康状况:某些健康问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疾病或消化系统紊乱也可能导致饥饿感的减弱。
若持续经历这种现象,应考虑监测并评估整体健康状况,因为这可能是潜在健康问题的表现。在出现其他异常症状时,建议进行全面身体检查,以排除可能的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