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遗传因素:
某些人天生就具有较低的尿酸生成能力,导致血液中的尿酸水平持续偏低。研究表明,大约有5%的人口会受此影响。
2.疾病因素:
肾脏疾病:肾脏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尿酸排泄过多,如慢性肾炎。
肝脏疾病:肝脏在尿酸生成中起到关键作用,疾病如肝硬化可能导致尿酸生成减少。
代谢紊乱:某些代谢性疾病,如Wilson病,会干扰身体对尿酸的处理。
3.饮食因素:
长期摄入低嘌呤饮食:嘌呤是形成尿酸的前体物质,长期摄入低嘌呤食物会导致尿酸生成不足。
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尿酸的正常生成。
低尿酸水平的潜在危害包括:
1.免疫系统问题:
尿酸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尿酸水平过低可能削弱这一保护机制,提高感染风险。
2.神经系统问题:
尿酸在神经系统中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研究指出,低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有关。
3.代谢问题: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其水平过低可能反映了整体代谢活动的异常。这可能会导致能量代谢障碍,表现为疲劳、乏力等症状。
低尿酸水平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并且对健康有一定潜在危害。保持平衡的饮食和定期体检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尿酸水平。在发现尿酸水平异常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建议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