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坤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外科
1.定义和病因: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占所有中风病例的约85%;出血性中风则是脑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占约15%。
2.发病机制:中风导致大脑特定区域的损伤,而这些区域通常负责控制对侧身体的一部分功能。如果损伤发生在控制运动功能的区域,如大脑皮层的运动区,可能会导致相应对侧肢体力量减弱或完全丧失。
3.症状表现:偏瘫是中风的典型表现之一,通常表现为一侧上肢和下肢的无力、瘫痪,同时还可能伴有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等。中风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语言障碍、视力问题、头晕、意识障碍等其他症状。
4.流行病学数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全球约有1500万人发生中风,其中500万人最终致残。中风是导致成年人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5.治疗与康复:中风的急性期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康复过程可能需要多学科团队包括医生、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等的共同参与,以帮助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中风可导致一侧肢体不能动,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