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监测与识别:通过连续的心电图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以及动脉血压监测,及时发现血压下降的趋势。通常,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即被视为需要干预的状况。
2.确定原因:血压下降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麻醉药物过量、失血过多、体位变化(如将患者变为头低脚高的截石位)、过敏反应等。明确具体原因对于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3.纠正体位:若体位变化导致血压下降,可调整患者体位,例如平卧位或抬高下肢,以增加静脉回流,提高心输出量。
4.液体复苏: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液等晶体溶液,增加血容量,改善血压。如果怀疑血容量不足,这是首选措施。
5.药物治疗:在必要时,使用升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以维持足够的血压水平,确保器官灌注良好。
6.麻醉调整:如果是麻醉相关问题,调整麻醉药物剂量或选择替代药物,可以帮助稳定血压。同时,配合氧气吸入以改善组织氧合。
7.沟通与协作:手术团队包括麻醉师、外科医生和护理人员需密切沟通,快速判断并处理血压问题。
保持稳定的血压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识别和处理异常情况,可以有效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