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盆底肌肉功能减弱:
肛门括约肌是由内部平滑肌和外部横纹肌组成,其收缩状态维持肛门关闭。如果因衰老、分娩或长期便秘导致盆底肌肉松弛,就可能引起肛门控制能力下降。据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有20%-30%可能存在程度不同的盆底肌肉功能减退。
2.神经损伤:
肛门括约肌的功能依赖于周围神经的支配,例如骶神经丛。当脊髓损伤、糖尿病导致神经病变,或者手术误伤这些神经时,会使肌肉功能受限。研究表明,约10%-15%的产后女性可能由于骶神经损伤出现肛门无力的症状。
3.肛门括约肌本身问题:
外伤、手术(如痔疮切除)可能直接损伤括约肌组织。肛门直肠周围的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病或直肠周围感染,也可导致括约肌功能障碍。
4.压力性改变:
长期咳嗽、重体力劳动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可对肛门括约肌造成过度负担。数据显示,慢性腹压增高者罹患功能性肛门问题的比例比普通人群高出2倍。
5.心理因素:
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状态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间接影响肛门括约肌的张力和敏感性,进一步加重症状。
6.其他全身性疾病:
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引发类似症状。慢性营养不良或电解质紊乱也会削弱肌肉力量。
持续的肛门无力现象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肛门指检、肛门压力测定或影像学检查明确原因并制定对应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