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评估伤口情况
长期未愈的烧伤应首先评估是否存在感染,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或混合感染。感染通常伴有局部红肿热痛、分泌物增多、异味以及伤口边缘坏死。如果发现类似表现,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致病微生物,并指导抗菌治疗。
2.控制感染和炎症
如果确诊感染,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在局部处理上,可以使用含银离子敷料或抗菌软膏,同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次生感染。如果伤口呈现慢性炎症状态,可考虑应用抗炎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但需遵医嘱使用。
3.清创处理
长期烧伤可能伴随坏死组织滞留,这会阻碍新组织的生长。医生通常会进行清创手术,通过机械、化学或生物方法去除坏死组织,改善伤口环境。对于较小烧伤,也可通过换药时轻柔清创,但需避免过度损伤健康组织。
4.促进组织修复
在控制感染和清创后,可采用湿性愈合技术,如使用透明敷料、水胶体敷料等,以保持伤口湿润环境,促进肉芽组织和表皮再生。同时,可以补充营养剂(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以支持身体的修复过程。严重情况下,可考虑植皮手术或新型组织工程产品辅助治疗。
5.系统性因素评估
若伤口持续不愈,要排查全身性疾病对愈合的影响。例如,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伤口恢复缓慢;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亦易受感染困扰。必要时需进行血糖检测、免疫功能评估等检查,并针对性治疗。
6.避免不恰当护理
不当的自行处理,如随意使用偏方、暴露伤口或频繁换药,都可能加重病情。建议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执行每一步治疗方案。
长期未愈合的烧伤潜在风险高,不仅延缓康复,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包括败血症或瘢痕增生等,必须尽早接受科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