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局部因素
持续的机械刺激:排便时硬便或过于用力会对裂口造成反复摩擦,导致伤口无法愈合。
感染:裂口暴露在细菌较多的肛周环境中,可能引发局部感染,从而延缓愈合过程。
血供不足:肛裂常发生在肛管后正中线,该处血液供应相对较差,可能影响组织修复能力。
2.全身因素
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C或锌等营养物质,会降低机体修复能力。
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可能影响局部组织的血流量和免疫功能,从而延迟愈合。
便秘或腹泻:长期便秘会增加肛门压力,而腹泻则可能导致肛周皮肤湿润甚至感染,均不利于裂口愈合。
3.治疗和护理问题
治疗不充分:未使用有效的软化大便或局部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如硝酸甘油软膏或其他润滑剂。
生活习惯问题:如饮水不足、纤维摄入量低,这些因素可能维持便秘状态并加剧裂口恶化。
创面二次撕裂:未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或其他可能导致肛门张力增大的行为。
4.慢性肛裂形成
急性肛裂如果超过6周未愈合,可能发展为慢性肛裂。慢性肛裂常伴有肛缘赘生物(哨兵痔)、纤维化或肉芽组织增生,愈合难度更大。
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医生,检查是否存在需要进一步干预的特殊病理情况,例如肛瘘或直肠黏膜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