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呼吸道症状:
吸入氨气后,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疼痛和呼吸困难。
大量吸入时可引起咽喉部水肿、支气管炎,甚至肺水肿。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呼吸功能下降。
2.眼部症状:
氨气对眼睛有强烈刺激作用,暴露后立即出现流泪、刺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高浓度氨气接触眼睛可能会导致角膜损伤或永久性视力障碍。
3.皮肤及其他系统症状:
高浓度氨气接触皮肤可引起灼伤、发红和水泡。
吸入高浓度氨气后,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反应,有些严重病例可能导致意识丧失。
处理方法:
1.迅速脱离污染源:
首先需将患者尽快移至新鲜空气处,确保安全距离。
若在封闭环境中发生氨气泄漏,立即开窗通风。
2.呼吸道处理:
如出现呼吸困难,应给予高流量氧气。
必要时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症状。
3.眼部处理:
如氨气进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遇到严重眼部症状,及时就医处理。
4.皮肤处理:
皮肤接触氨气,需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区域。
如果出现烧伤症状,需进行专业烧伤处理。
5.全身支持治疗:
对于出现全身症状的患者,需进行静脉输液,维持血压稳定。
严重中毒者需住院观察,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氨气中毒的处理需要快速、准确,避免进一步伤害。定期检查工作环境中的氨气浓度,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中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