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术前准备
确保患者已经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CT或MRI)、心肺功能评估等。
留置导尿管以便术中排空膀胱。
根据手术需求可能需要术前进行逆行尿路造影或留置输尿管支架,以帮助定位手术区域。
2.气腹建立与入路选择
使用穿刺器在患者腹部建立二氧化碳气腹,一般压力维持在12-15mmHg。
常规采用多孔法,即在脐周放置主操作孔,另设辅助操作孔和光源孔,具体布局视解剖及病变情况而定。
3.分离输尿管上段
从肾盂或肾门开始,沿输尿管走形逐步向下分离。
注意识别并保护周围重要组织和结构,包括大血管、淋巴结、神经及其他邻近脏器。
可使用超声刀、电钩或双极电凝器进行组织切割和止血。
4.处理输尿管中段及血供
输尿管与腹主动脉和髂总动脉交叉处是重要解剖标志,此处需仔细操作以避免损伤大血管。
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需明确是否分离并切除相关淋巴结以达到彻底清扫肿瘤的目的。
5.分离输尿管远端及膀胱壁切除
手术重点在于如何完整切除输尿管末端及其与膀胱连接部分。
膀胱镜可以辅助确定切除位置。通常在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使其充盈,以便更好地分辨膀胱组织。
在膀胱壁切除后,将膀胱切口缝合,可参考“8”字缝合法进行闭合。
6.标本的取出
将完整的输尿管及相关组织装入防漏标本袋,通过扩大的操作孔或辅助切口取出。
7.术区冲洗与引流管放置
对术区进行生理盐水冲洗以清除残余血液或碎屑。
放置腹腔引流管,观察术后是否有渗血或渗液。
8.关闭切口
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释放气腹,分层缝合操作孔切口,局部覆盖无菌敷料。
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和术区情况。